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咱“奶”这手绢是咋转起来的?
除夕之夜的总台蛇年春晚 哪个瞬间给您的印象最深? 是童年记忆 赵雅芝、叶童重聚舞台 还是小撒那醒目的眉毛? 是小尼终于变成了魔术 还是王菲一首动情的歌? 是浓浓...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电子烟油pg vg作用 > 新闻动态 > 悦游CITYGUIDE | 在南浔,邂逅真江南
悦游CITYGUIDE | 在南浔,邂逅真江南 发布日期:2025-05-25 14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江南,是诗人笔下的“空山新雨”“小桥流水”;江南,是林俊杰歌里“圈圈圆圆圈圈”唱出的涟漪;江南,是每个人心中关于温柔的终极想象,是生活的一万次“春和景明”。

那些关于青瓦白墙、橹声桨影的碎片,在日常中发酵成一种“集体乡愁”——春天,怎能不下江南?

于是,悦游在这个春日前往南浔,特别奉上一份「南浔CITY GUIDE 城市地图」,探索江南旅行的无限可能。

悦游每一次推出CITY GUIDE旅行指南,都会由以资深旅行编辑、本地达人、旅行作家和专业摄影师等组成的行业专家团队,参与编写和审核,为指南的每一项把关,兼顾不同群体的路线偏好,开发独到小众的在地体验,用专业视野,构建独属于每座城市的独特气息。

那么,请跟随我们的脚步,开启一场难忘的江南之旅吧。

- 壹 -

南|寻|,|南|浔

“不到南浔,怎知江南?”

南浔,这座被大运河滋养的江南水乡,拥有无数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。千年农耕智慧、湖笔书写春秋、缫丝非遗工艺、南浔三道茶……文化与文明交汇,在河网交织的肌理里,缓缓流淌。

而南浔重点开展的多项「研学之旅」,让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生。南浔的三个驿站——和孚荻港、善琏湖笔小镇、南浔古镇,如同三阕平仄相间的宋词,在水乡的宣纸上晕染出不同的韵脚。从荻港渔庄的鱼桑文化体验,到善琏湖笔厂的笔尖春秋,再到南浔古镇的摇橹慢时光,这些独一无二的体验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文化旅游感受,也诉说着与众不同的南浔意境与生活美学。

- 贰 -

和|孚|荻|港

如果说,南浔是江南掌心的一滴墨,那「和孚荻港」便是墨色里洇开的活态画卷——它藏在苕溪流域的河港深处,百条港汊如银线穿针,将2000亩桑基鱼塘连缀成翡翠棋盘,塘中云影徘徊,基上桑枝拂风,连空气里都飘着桑叶的清苦与河水的腥甜。

如果你是清晨抵达荻港古村,恭喜你,成功找到了现实人间的“桃花源记”——

荻港古村里,蜿蜒的石板路曲径通幽,沿路是一户户古朴的商铺老宅,空气里弥漫着蒸糕的淡淡清香,阿姨们坐在门口一边闲聊一边摘菜,惊鸿一瞥的蠡窗雕花里,仍能窥见旧日风华。

文化 | 一元茶馆

沿着石板路一直往里走,你会邂逅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「一元茶馆」。店如其名,一杯茶只卖一元钱,点上一杯,茶客们可以坐在这里待上一整天。茶馆原名聚华园,建于1896年,其实更早之前,这里的茶水只卖5毛钱一杯,到了2011年,在茶客们的一再要求下,掌柜才把茶水涨到一元钱。

如今,现在的茶馆掌柜是年过八十的潘平福爷爷,店里还有一位帮忙的老伙计,是75岁的聋哑人章爷爷。五颜六色的热水瓶排成彩虹阵,铁钩上悬着的老式杆秤微微晃荡,茶馆的另一角摆放着一张理发椅,那是潘爷爷为了“养活”茶馆,特设的“老式理发店”,剪发15元修面5元,虽然工具简单,但老茶客们也都爱来,感受老手艺的魅力。

于是茶馆里往往一边是茶香氤氲,茶客们聊得海阔天空;一边则是潘老板神情专注,一言不发,弯着腰,仔仔细细地替客人在修面剃发。

茶馆仿佛一座微型的历史博物馆,将温柔的旧时光放慢并珍藏。

体验 | 桑基鱼塘

荻港另一个“活的博物馆”,便是「桑基鱼塘」。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其“塘基上种桑、桑叶喂蚕、蚕沙养鱼、鱼粪肥塘、塘泥壅桑”的生态循环已延续2500余年。在流淌的岁月里,它讲述着大地的生态史诗。游客们在这里,可以亲眼看到渔民如何采桑喂鱼,天气合适时,还可以卷起裤腿下塘捕鱼、亲手采桑葚......感受江南农耕文明最鲜活的注脚。

体验 |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

穿过桑林深处的青石板巷,荻港景区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研学体验项目。作为节目《非遗里的中国》线下延伸体验场馆,以及我国首座展示全国各省份重要非遗文化的展示馆,「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」将节目中出现的所有非遗作品打包入馆、活态呈现。目前,非遗馆里陈列着81位非遗传承人的160多件非遗作品。

陈列馆开设的「非遗工坊」更是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方式,为游客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非遗体验。蚕丝扇制作、手工香牌创作、鱼骨画与蚌壳画创作、漆扇工艺体验、植物拓印等等,游客们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,亲手体验传承千年的非遗智慧。

美食 | 荻港非遗陈家菜

玩得累了,荻港的鲜味美食是最好的转场。在荻港,“陈家菜”作为官邸私家菜,也已经传承了近百年,荻港陈家菜烹饪技艺,也已成为第六批浙江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,可谓一个传奇。

最初,这道菜是由陈果夫的家厨施庆生创作的,施庆生凭借对食材的深刻理解,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烧鱼技艺,并在陈果夫的悉心指导下,最终形成了以鱼为核心的20多道陈家特色菜肴。生汉肉饼子外酥里嫩,烂糊鳝丝鲜嫩滑爽,水乡鱼圆更是美味非凡……这些菜肴不仅代表着荻港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,更融入了当地独特的“鱼文化”历史,每一口都是荻港的专属韵味。

- 叁 -

善|琏|湖|笔

如果说和孚荻港是一首自然的绿意诗篇,那么善琏湖笔小镇则是一幅常看常新的水墨丹青——运河水是流动的墨汁,青石板是铺展的宣纸,连风穿过街巷时,都带着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。在这里,每一块砖都刻着笔墨的故事,每一道工序都在续写千年的文明。

文化 | 善琏湖笔厂

推开湖笔厂的大门,墨香混着竹篾的清苦扑面而来。128道工序在晨光里次第展开,最动人的是水盆车间的“择笔”场景:匠人们坐在木盆前,指尖如游鱼般在冷水中穿梭,将杭嘉湖平原的山羊毛逐根梳理。

转过廊角,结头工坊的丝线在光影里翻飞。老匠人的手指在笔杆上缠绕如蝶:“当年赵孟頫嫌笔头不够紧实,让笔工拆了重制,这手艺就这么传了七百年。”她手边的湘妃竹笔杆上,新刻的“兰亭序”字迹还带着竹屑,与玻璃柜里的明代“小紫颖”湖笔遥相呼应——那支曾作为贡品的笔杆上,“施文用”的刻痕历经六百年仍清晰如昨,仿佛能看见古人挥毫时的衣袂翻飞。

老街WALK |善琏老街-善琏湖笔街

从善琏湖笔厂出发,不过几百米便是善琏老街。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街道两旁,白墙黑瓦,飞檐翘角,老字号的幌子随风轻晃,那木质的门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路过湖笔店铺,能看见学徒打磨笔杆,刨刀削下的湘妃竹屑落满青石板,时间仿佛被无限放缓,缓到可以看清细碎的纹路。偶尔抬头与路过的街坊用吴语寒暄,尾音里还带着水盆浸泡过的湿润感。

“老街Walk”还会途经「永欣寺」,寺内的蒙公祠供奉着湖笔祖师蒙恬,相传他在善琏“以枯木为管,鹿毛为柱,羊毛为被”创制毛笔,其夫人卜香莲则首创水盆制笔之法。香案前的长明灯终年不熄,映着墙上《笔祖蒙恬传》的壁画,其中“笔谏秦王”的场景尤为动人:蒙恬手握狼毫,笔尖滴落的墨汁化作山河地图,仿佛在诉说笔墨与文明的共生。

后院的笔冢碑是文人的精神圣地。智永禅师“退笔成冢”的故事在这里有了具象化的表达:碑前的石罐里堆满秃笔,罐口生长的藤蔓蜿蜒如狂草,碑刻上“笔落惊风雨”五字被岁月磨得发亮,却依然力透石背。每当寺钟敲响,声波掠过殿前的笔架形香炉,烟雾便顺着运河飘向远方,像是给千年之外的文人墨客捎去一声问候。

文化 | 湖笔文化馆

这场老街Walk的终点是湖笔街,是湖笔文化馆,也是古今穿梭的隧道。湖笔文化馆中,镇馆之宝“天官赐福”笔在暖光中苏醒,象牙笔杆上的鎏金牡丹绽放着乾隆年间的华贵,笔帽顶端的红宝石映着窗外的玉兰,仿佛将故宫的月光也收进了笔尖。隔壁的体验区里,孩子们穿着蓝布衫学“结头”,当他们用自己制作的湖笔写下“永”字,墨汁在毛边纸上洇开的瞬间,墨汁渗入毛颖的沙沙声,像是千年之前智永禅师“退笔冢”的回响。

- 肆 -

南|浔|古|镇

“人人尽说江南好,一路南寻到南浔”。

南浔古镇,应该是很多热爱江南水乡文化旅行者的“白月光”。因为它的商业化气息相对没有那么重,乌瓦白墙,河畔人家。百间楼的晨光是被橹声摇醒的,赭红色的船篷划过水面,将两岸白墙黛瓦的倒影揉成碎玉。廊檐下的灯笼还在轻轻摇晃,早起的妇人在河埠头浣衣,棒槌起落间,水花溅湿了石缝里的苔衣。

坐在摇橹船中缓缓前行,就窥见了江南最生动最本真的生活。

建筑 |百间楼

百间楼是来到南浔古镇不容错过的美景,也是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,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现在还有很多原住民在内生活。

百间楼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,是时任礼部尚书董凤和侍女所建。因有楼百余间,得名百间楼。百间楼的建筑风格独特,其火山壁是这里的一大特色。既有琵琶式山墙,也有三折马头墙。

无论是三叠式的封火墙, 还是拱形的过街券洞门、水柱廊檐。或是百姓住家忙碌的身影,都在静静的河面留下了美丽的倒影。领略“百间楼”风情的最佳时刻,是黄昏,落日余晖温和的光线将木栅栏的影子拖得老长, 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;各商家放着煮茶炉台及蔬果小食的小桌摆到了河埠小码头上,招揽着路过的游人;主人家有的在河边忙着洗衣裳,有的在开锅炒菜做饭......别有一番风味。

建筑|名人故居古宅

清末民初时期的南浔,可谓是商贾富甲天下,于是这里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明清建筑和民国西洋风,一个个名人商贾故居古宅,都拥有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,同时兼具深厚底蕴。比如:小莲庄,作为晚清南浔“四象”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,这里有着莲池曲桥、亭台楼阁,是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;张石铭旧宅,则以其精美的砖雕、木雕、石雕和玻璃雕著称,被誉为“江南第一民宅”。

漫步此间,游客可以感受到大气磅礴与江南婉约的交织。

美食|舌尖上的乡愁

江南的熨帖,从一碗面开始。刚过11点,状元楼和龙凤面馆已经人声鼎沸,坐在古朴的小桌前,等待老板娘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双交面——爆鱼与焖肉在面汤里交相辉映,面条吸饱了酱汁,每一口都是江南的丰饶。浔蹄在老恒和料酒与冰糖的炖煮中变得酥烂,筷子轻挑即脱骨,色泽红亮如玛瑙。定胜糕的模具是梨木雕成的元宝形,蒸制时撒上桂花,出笼时“定胜”二字在热气中若隐若现。传说南宋百姓用这种糕点犒劳韩世忠的军队,如今它仍是学子考前必吃的“开运糕”。

美食|南浔三道茶

午后的春兰茶室飘来风枵汤的甜香,第一道茶用糯米锅巴加糖泡制,寓意“甜一年”。茶汤里的桂花浮起,恍若西子湖畔的月光。第二道熏豆茶是咸鲜的交响:熏豆、胡萝卜干、白芝麻在青瓷碗里沉浮,喝一口,仿佛能听见秋天的荻港渔庄里,晒秋的竹匾与竹篙碰撞的声响。第三道清茶选用安吉白茶,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如莲,回甘里藏着江南人的含蓄与坚韧。

体验|摇橹船

暮色中的十字港码头,摇橹船的灯笼次第亮起。船娘哼唱着《太湖美》,竹篙轻点,小船划入水墨画卷。穿过通津桥,两岸的马头墙在水面投下参差的影,船头的涟漪也许会惊醒躲在莲叶下的锦鲤。当船行至小莲庄,月光正落在“净香诗窟”的琉璃瓦上,导游指着对岸的西式洋楼:“那里曾是张石铭接待洋商的舞厅,当年的留声机还在旋转。”船尾的浪花里,中西合璧的倒影在波光中破碎又重生。

ENDING

由于篇幅限制,南浔的CITYGUIDE我们重点介绍了善琏湖笔小镇、和孚荻港、南浔古镇三个地方。但实际上,南浔值得探寻的还有很多,就好像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半阕未写完的江南,每个人无论来多少次南浔,都依然会保留对南浔的下一次期待。

扫描二维码,开启南浔之旅

本二维码跳转至第三方购票平台,相关服务与责任均由承办方承担,悦游杂志不参与运营亦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策划/悦游编辑部

监制/Shawn Ong

编辑 / Mia郭欣媛

作者 / 谢Richard

插画 / Ricky

图片来源 / 小红书博主@Zaki侃爷、视觉中国

版式设计/CNT ARTROOM